全屏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街道地图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乡镇地图 试试看!
456地图-→ 玉溪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玉溪地图 辖区: 【元江地图 | 新平地图 | 峨山地图 | 易门地图 | 华宁地图 | 通海地图 | 澄江地图 | 江川地图 | 红塔地图】 其他: 【查车架号】 【二手车查询】 【出险记录查询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昆明市  盘龙区 | 五华区 | 官渡区 | 西山区 | 东川区 | 安宁市 | 呈贡县 | 晋宁县 | 富民县 | 宜良县 | 嵩明县 | 石林彝族自治县 |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曲靖市  麒麟区 | 宣威市 | 马龙县 | 沾益县 | 富源 县 | 罗平县 | 师宗县 | 陆良县 | 会泽县
玉溪市  红塔区 | 江川县 | 澂江县 | 通海县 | 华宁县 | 易门县 | 峨山彝族自治县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保山市 隆阳区 | 施甸县 | 腾冲县 | 龙陵县 | 昌宁县
昭通市  昭阳区 | 鲁甸县 | 巧家县 | 盐津县 | 大关县 | 永善县 | 绥江县 | 镇雄县 |彝良县 | 威信县 | 水富县
丽江市  古城区 | 永胜县 | 华坪县 |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 宁蒗彝族自治县
普洱市  思茅区 |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 景东彝族自治县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 西盟佤族自治县
临沧市  临翔区 | 凤庆县 | 云县 | 永德县 | 镇康县 |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 沧源佤族自治县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潞西市 | 瑞丽市 | 梁河县 | 盈江县 | 陇川县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泸水县 | 福贡县 |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迪庆藏族自治州  香格里拉县 | 德钦县 |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市 | 祥云县 | 宾川县 | 弥渡县 | 永平县 | 云龙县 | 洱源县 | 剑川县 | 鹤庆县 | 漾濞彝族 自治县 | 南涧彝族自治县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市 | 双柏县 | 牟定县 | 南华县 | 姚安县 | 大姚县 | 永仁县 | 元谋县 | 武定县 | 禄丰县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蒙自县 | 个旧市 | 开远市 | 绿春县 | 建 水县 | 石屏县 | 弥勒县 | 泸西县 | 元阳县 | 红河 县 |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 河口瑶族自治县 | 屏边苗族自治县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县 | 砚山县 | 西畴县 | 麻栗坡县 | 马关县 | 丘北县 | 广南县 | 富宁县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景洪市 | 勐 海县 | 勐腊县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地图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1°39′~102°22′、北纬23°18′~23°55′。东与石屏县毗邻,南与红河县相连,西与墨江县接壤,北与新平县紧邻。县境南北长64.5千米,东西宽71.5千米,总面积2858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2766.54平方千米,坝区面积91.46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澧江镇,海拔380米,距省会昆明市216千米,距玉溪市红塔区128千米(均为高速公路路程)。

中文名称: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行政区类别: 自治县
所属地区: 中国 云南
下辖地区: 辖澧江镇、东峨镇、因远镇
电话区号: 0877
邮政区码: 653300
地理位置: 位于云南省中南部
面积: 2858
人口: 20万人(2004年)
著名景点: 它克崖画,红河谷,元江彩色膏林,哈尼云海梯田

县情概况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是云南省玉溪市下属的一个自治县。东经101°39'~102°22',北纬23°18'~23°55'。面积2858平方公里,人口200328人(2008年),县人民政府驻澧江镇,海拔1480米,距省会昆明市248千米,距玉溪市政府驻地红塔区164千米。邮编:653300 代码:530328 区号:0877 拼音:yuanjiang hanizuyizudaizuZizhixian
  在万绿之宗的彩云之南,有一片神奇美丽的热土——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她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因地处红河流域元江中上游而得名。县城座落在元江两岸,国道213线(高速)、国道323线与红河经济干线交叉处,是云南省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陆路必经之地。距昆明210公里,是距省城最近的热区。现辖6乡4镇3农场(不含省属元江农场),总面积2858平方公里,是以哈尼族、彝族、傣族三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多民族和睦共处的民族自治县。 元江山川毓秀,物华天宝,古有“滇南雄镇”盛名,今得“天然温室”、“哀牢明珠”美誉。境内山坝相间,立体气候特点突出。最高海拔2580米,最低海拔327米。年均气温23.8℃,终年无霜,年均降水量31.483亿立方米。海拔1300米以下的热区达166万亩,海拔1000米以下待开发热区面积有20多万亩。
  全县植被覆盖率62.9%,森林覆盖率41.5%,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造就元江丰富的矿产、生物资源,现已查明的矿产有金、银、铜、钴、镍、石膏、蛇纹石等,其中镍矿蕴藏量约53.3万金属吨,位居全国第二;拥有野生动物资源100多种,农作物资源163种,经济作物资源228种,林木资源2000多种,药材资源58科87属170多种,花卉品种资源61科224种。其中尤以芒果、荔枝、香蕉、菠萝等经济林果和芦荟、茉莉花、热带花卉等特色生物资源的优势突出。元江一年四季山清水秀,瓜果飘香,花开不断,是观光旅游、谋求投资发展的丰饶宝地。

行政区划

  2011年下辖:3街道办事处2镇5乡:澧江街道、红河街道、甘庄街道、因远镇、曼来镇、羊街乡、那诺乡、洼垤乡、咪哩乡、龙潭乡。
  在万绿之宗的彩云之南,有一片神奇美丽的热土——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她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因地处红河流域元江中上游而得名。县城坐落在元江两岸,国道213同红河经济干经交叉处,是云南省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陆路必经之地。距省会昆明210公里,是距省城最近的热区。现辖4镇6乡4农场,是以哈尼族、彝族、傣族三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多民族和睦共处的民族自治县。

地理位置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地处元江中上游,介于北纬23°19′至23°55′,东经101°39′至102°22′之间。东与石屏县接壤,南与红河县相连,西与墨江县毗邻,北紧靠新平县。县人民政府驻澧江镇,距玉溪市所在地130公里,距省会昆明210公里。县境南北长64.5公里,东西宽71.5公里。总面积285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2766.5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6.8%,坝区面积91.46平方公里(元江坝、甘庄坝、因远坝),占总面积的3.2%。

地方特产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特产冬蕃茄、槟榔、酸角、猪街茶、荷元鲤鱼。 自然地理 元江山川毓秀,物华天宝,古有“滇南雄镇”盛名,今得“天然温室”、“哀牢明珠”美誉。境内山坝相间,立体气候特点突出。最高海拔2580米,最低海拔328米。年均气温23.8℃,终年无霜,年均降水量31.483亿立方米。海拔1300米以下的热区达166万亩,海拔1000米以下待开发热区面积有20多万亩。全县植被覆盖率62.9%,森林覆盖率39.5%,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造就元江丰富的矿产、生物资源,现已查明的矿产有金、银、铜、钴、镍、石膏、蛇纹石等,其中镍矿蕴藏量约53.3万金属吨,位居全国第二;拥有野生动物资源100多种,农作物资源163种,经济作物资源228种,林木资源2000多种,药材资源58科87属170多种,花卉品种资源61科224种。其中尤以芒果、荔枝、香蕉、菠萝等经济林果和芦荟、茉莉花、热带花卉等特色生物资源的优势突出。元江一年四季山清水秀,瓜果飘香,花开不断,是观光旅游、谋求投资发展的丰饶宝地。

旅游资源

  元江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绮丽,民族风情浓郁。是云南实施“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县”之一。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3000年前的原始文化珍品——它克崖画,生动洗练;2000年前的青铜文化,灿烂夺目。元江河谷两岸热带风光,哀牢冷凉山区哈尼梯田,以及生活在这里的十多个兄弟民族共同构成一幅充满民族文化神韵的五彩画卷。县民族歌舞团名扬四海,被国家授于“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乌兰牧骑式演出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更有世界第一高桥——红河大桥、哀牢山原始森林、哈尼梯田和热带植物、花卉等令人魂牵梦绕的美丽风光。
  2010年,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的“棕扇舞”,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项目类别,序号7。

它克崖画

  1985年发现的它克崖画经专家考证,成画年代为距今三千年前后原始社会晚期,画面描绘了古代人类的图腾崇拜以及生产、生活情景,是少见的艺术珍品和研究古代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料。崖画位于青龙厂镇它克村东北的扎营峰南麓。崖画长19.5米,高3米,绘各种图象92个,画用赭红色画成。崖画之上200米,有一个水平溶洞,当地人称“阴宾洞”。洞内高大宽敞,幽深,洞口向阳,避风,干燥,适宜穴居,推断为崖画人居住过。崖画画面反映的是人类对太阳、星星、天体、自然的崇拜和对人类始祖——母亲的崇拜和性崇拜。崖画中蜥蜴是中国人的祖先——“三皇五帝” 之一的重要图腾,它体现了原始宗教图腾与造型艺术,是珍贵的历史遗产。
  1987年12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云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红河谷---世界第一高桥

  世界第一高桥(原亚洲第一高桥)位于云南省元江县境内处于v型高山峡谷的元江河谷地带,海拔高程为470米,距元江县城西北方向8公里,届亚热带气候,最高气温达 42.3度,年平均气温 23.6度,一年四季温差小,全年无霜雪:该地雨量充沛,雨季主要集中地5~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85%。大桥是迄今为止同类型桥梁中的世界第一高桥、中国第二大跨径桥。全桥长801米,为 58+182+265+194+70米五不等跨预应力清凝土连续刚为桥,水面至桥面高度163米。桥下部结构四个土墩均采用双柱式薄壁墩身,墩身外观轮廓为矩形,墩身纵桥向的墩高因地形的变化而不同,其中2、3号主域分别高为108米和123.5米,主墩承台高度5米,单个承台混凝土方量2100多立方米,每个承台采用20棵直径2米的大直径钻孔桩基础(桩长最长55米)。 大桥上部结构为直腰式单箱单室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箱梁顶面宽度为22.5米,箱体宽为11.5米。全桥墩柱混凝土1.2万立方米,箱梁悬浇混凝土2万立方米(约5万吨),使用钢筋约6000吨,钢绞线约2000吨。大桥采用了:
  1、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2、镦粗直螺纹钢筋连接技术;
  3、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
  4、大型构件、设备整体安装技术;
  5、超长预应力管道真空压浆技术;
  6、高温气候条件下的大体积混凝上温控等新技术、新工艺。
  大桥自开工之日起,指挥部就以创建“优质工程”为宗旨,狠抓内在质量,注重外观质量。在质量管理严格按IS09002质量体系进行运作,“宁当恶人、不当罪人”,每道工序需四方到场检验合格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经上级有关部门多次检查,质量均符合规范要求。在指挥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下,大桥自2000年5月份施工进场施工到2003年3月30日全桥合龙,历时2年零10个月。
  大桥与奔腾而下的江水相互辉映,形成一道雄伟壮观的现代旅游风景线。在世界第一高挢下游5公里的江面上,还有建于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普济铁索桥"、"元江吊桥"、"元江大桥"、 "漫费渡口"、"西霞大桥" 、"澧江大桥",它们都为云南的解放,抗美援越的胜利,元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元江彩色膏林

  元江彩色膏林距县城8公里,位于官仓附近的石膏箐,有公路直通景区。
  元江彩色膏林因发育于含石膏膏盐岩系,呈密集的峰林而得名,互层状的含石膏页页泥岩,经雨水沿垂直裂隙淋蚀形成峰丛,加之原岩物质组分的差异性,构成灰绿、灰紫、灰红、黄褐色等色调的彩色图案。柱体多下粗上尖,且稍带浑圆,高约40-50米,峰丛在平缓斜坡上高百余米,峰林叠嶂、层层叠叠,浑然一体,色彩及柱体造型多变,构成一幅幅柔和协调,优雅多姿,俊秀绮丽,蕴含浓郁诗情画意的彩墨画。元江彩色膏林自成一派,独特成景,有较强的科普性和观赏性,且可与元谋土林、陆良彩色沙林相媲美,相互映衬。

芦荟种植加工园

  元江有野生芦荟分布,《辞海》(1989年版)中有“我国云南元江有野生芦荟”的记载。芦荟以其优良的内在品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保健、化妆品等行业,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元江县自1992年开始引种,目前已种植芦荟5000多亩。1996年,国家科委批准云南省科委在元江建立科技扶贫芦荟种苗基地,1997年国家科委将其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十五”末,全县拟建设种植规模为30000亩、年加工鲜叶12万吨及系列加工的芦荟生产基地,培育成元江新的经济增长点。
  截止2002年底,元江已成功引进芦荟种植加工企业3家(美国格特曼芦荟制品有限公司、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公司控股的云南万绿生物集团有限公司、韩国德泰物产株式会社)投资4000多万元。2002年4月,万绿集团成功引进的国内首条芦荟功效膜分离、提纯、浓缩生产线正式投产,并向国内外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各种倍数的芦荟全叶浓缩汁、芦荟凝胶浓缩汁及冻干粉等高级工业原料。游客到此可与万绿集团联系,参观规范化、规模化的芦荟种植基地和引进新技术、设备生产芦荟系列产品的工艺流程,真切感受元江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脉动。

那路花腰傣生态文化旅游村

  元江那路花腰傣生态文化旅游村,是镶嵌在红河谷中的太阳城里一颗绿色的宝石。她依山傍水,绿荫如帷!那里,古树老藤鲜花,小桥流水人家,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达湾梦傣”(傣语:太阳城里居住的花腰傣部落)。花腰傣是古滇国贵族的后裔,元江那路是花腰傣最集中、最纯正、最有活力的花腰傣的“世外桃园”,至今仍保持着贵族遗风的传统习俗、古老的民俗风情和原生态的饮食文化。
  “干黄鳝、腌鸭蛋、秧箩饭、一团糯米饭、腌肉芒果下酒菜,二两小酒天天干”。这是热情好客的傣家人在“世外桃园”里原生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那路,是“元江路安抚史”——刀岱的故乡。元大德五年(1301年),刀岱从征八百媳妇国有功,升元江路总管。刀岱斩蛟拯救黎民百姓的事迹,至今仍广为流传。刀岱斩蛟处——龙洞,你可一睹为快。
  那路花腰傣生态文化旅游村里有棵“双卑亚”(傣语译音,夫妻树)。传说一对青年男女,男青年即“小卜冒”叫阿岩,女青年即“小卜少”叫阿央,阿岩一曲多情的“罕木生骚”小调,就博得“小卜少”阿央的芳心,只可惜阿央的父母难违财主命要将她许给财主做小妾,就在财主迎亲之日,阿岩从新婚房中救出阿央,刚逃到村口就被财主的追兵团团围住,他们决定宁死不落虎口,阿岩抽出随身佩带的宝剑和阿央双双自刭,只见血流之处不见尸首倒长出了两棵合抱在一起的芒果树和酸角树,财主追兵知是神仙显灵,连忙磕头如捣蒜,不敢再言语。从此,财主不敢再强娶豪夺,有了神灵庇护,当地的傣家儿女又恢复了以往自由地唱情歌找阿哥阿妹的习俗,并一直延续至今。如今“双卑亚”(夫妻树)一抱就是200多年,依然热恋如故,难舍难分。据说,当地适婚的男女青年都会悄悄地到树下磕头,祈祷自己能找到真爱的心上人呢! 花腰傣生态文化旅游村集观光游览、休闲娱乐、康体度假为一体。这里可赏民风民俗、观民间歌舞,与傣家小卜少对小调,参与耍狮子、跳同心舞、泼吉祥水、跳竹竿舞、夜晚还可手电传情。是您游傣寨,知傣情,品傣味,体验似水民族的理想乐园。来吧,朋友!“达湾梦傣”热忱欢迎您!

热带名贵花卉观光园

  花卉是具有巨大市场的朝阳产业。元江自1997年从荷兰、台湾引进红掌、海里康系列、鹤望兰(天堂鸟)、百合、非洲菊、蝴蝶兰等热(温)带花卉试栽成功后,截止2002年底,全县共种植花卉2500亩,到元江落户的外来花卉企业近20家。元江已被列为云南优质热带花卉出口基地县之一。到“十五”末,全县规划种植面积8000-10000亩,总产值达1亿元以上。
  ????
  元江热带花卉不但产花量高,而且花色艳丽、质量上乘。元江热坝独特的气候优势是发展热带花卉和温带花卉冬季种植的理想圣地,特别适合在自然条件下种植如红掌、鹤望兰等名贵花卉。由于元江热坝多年无霜,最冷月平均气温均在15℃以上,十分适合如百合、非洲菊、玫瑰等温带花卉的冬季种植。正当我国北方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际,元江花卉却还娇艳怒放,让你感受到春的气息,是您避寒旅游的最佳选择。

哈尼云海梯田

  那诺哈尼云海梯田位于那诺乡政府驻地的东面和南面坡度平缓的山梁上,距县城66公里。梯田鳞次栉比,循坡面布置连片。从山脚至山顶,埂回沟转,层层叠叠。从山谷溪流中引水顺水沟盘山而下,在层层梯田中自流灌溉。梯田的背景是墨绿色的山林,梯田中间夹杂着小小的村落,山村旁的田埂上偶尔可见哈尼农家妇女背着背篓走过,一只小狗紧随其后,一派静谧的田园风光。 更有甚者,梯田的分布已达云雾线之上,每年冬春季节的清晨,茫茫云海环绕浮现的梯田忽隐忽现,初升的红日映着云海,梯田、蓝天、青山,形成一幅多姿的彩墨山水画,不少慕名的游客特地早早赶来,专等一睹这堪称一绝的云蒸暇蔚的壮观景致。领略人与自然高度的和谐统一,感受勤劳智慧的哈尼人民创造出的农耕梯田文化。这里,历来是骚人墨客的理想去处,曾是第二届云南(元江)民族风情国际旅游摄影艺术节的主要活动地点,多少摄影家为元江那诺哈尼云海梯田留下了无数珍贵的照片。

自然概况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东经101°39'~102°22',北纬23°18'~23°55'之间。县城距市政府所在地玉溪132千米,距省会昆明220千米。县境南北长64.5千米,东西宽71.5千米。总面积2858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2766.5平方千米,占96.8%;坝区面积91.5 平方千米,占3.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南北走向,以元江(河)为界,西南支属哀牢山脉,东北支属横断山脉,两山脉逶迤向南延伸,使元江河谷形成了东峨坝、元江坝等河谷盆地。最高海拔2580米,最低海拔327米。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复杂,立体气候特点突出,山区温凉,坝区炎热。2005年平均气温24.5℃,极端最高气温42.5℃(5月27日,突破历史最高记录),极端最低气温6.7℃(1月3日),全年降雨量735.7毫米,年日照时数2139.3小时。另外,在1983年12月28日,元江出现了—0.1℃的低温(目前有观测史以来元江县的极端最低气温)。

经济发展

  元江以粮食、甘蔗、烤烟、热带水果、畜牧、干果、热带水产为主的传统农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以芦荟、茉莉花、热带花卉为主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初具规模。元江顺应云南省“绿色经济强省”发展的战略,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县”的发展思路。按照把元江建成“全国最大的芦荟基地县”、“云南省最大的茉莉花茶加工基地县”、“云南省花卉出口基地县之一”的发展思路,大力进行芦荟、茉莉花、热带花卉等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与支持。现全县种植芦荟、茉莉花、热带花卉、香蕉、果蔗面积27024亩。糖料蔗、早籼稻、冬早菜由14.9万亩调减到11.8万亩,调出3.1万亩土地发展高效农业、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和退耕还林。芒果进一步加快品种改良,面积稳定在4万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水利化程度达62.8%,坝区85%,为元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经济生产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提高。传统工业经济以制糖业、建筑建材业、水电业为主,年产食糖6万吨,水泥年生产能力达42万吨,年发电量3亿多度,每年外销玉溪、昆明1亿多度,是全国首批一百个初级电气县之一。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国企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制糖支柱产业实现整体扭亏为盈;水电企业、供销社改革已制定了改革方案,正按计划实施;工业企业、商贸企业以降低成本为核心的内部管理普遍得到加强和改进,以强化财政管理为重点的财政改革正有效推进。
  2008年全县实现现价生产总值(GDP)226852万元,比上年增加3497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增加值81674万元,比上年增加15097万元;第二产业(工业及建筑业)增加值63683万元,比上年增加876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1495万元,比上年增加11115万元。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实现生产总值185899万元,增长11.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095万元,增长8.12%;第二产业增加值52077万元,增长19.43%;第三产业增加值71727万元,增长9.75%。人均生产总值10488元,比上年增加1560元,按可比价增长10.99%。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共完成增加值97599万元,占GDP的比重为43.0%,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54841万元,比上年增加5448万元,按可比价增长16.22%。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079万元,比上年增加17025万元,增长30.37%。
  2008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781万元,比上年增加11953万元,增长19.98%。
  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137人次,比上年减少150人次,减52.26%;接待国内旅客44.37万人次,比上年减少5.53万人次,减10.82%;旅游社会收入达15646.27万元,比上年减少939.12万元,减5.66%。
  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4799万元,比上年增加2504万元,增长11.23%,其中:中央级收入8392万元,比上年减少477万元,减5.38%;省级收入2487万元,比上年增加1261万元,增长102.85%;县级收入13920万元,比上年增加1720万元,增长14.10%。
  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4086元,比上年增加3081元,增长14.67%,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06元,比上年增加818元,增长25.66%
  2008年末全县总户数58694户,总人口200328人,比上年增加32人,其中:男102685人,女97643人;农业人口173023人,非农业人口27305人。少数民族人口160428人,占总人口的80.08%,其中:哈尼族82961人,占41.41%;彝族44192人,占22.06%;傣族24555人,占12.26%。年内出生人数1443人,出生率7.22‰,年内死亡人数900人,死亡率为4.50‰,人口自然增长率2.72‰,比上年上升0.11个千分点。

交通·邮电

  2005年,全县交通运输业进一步发展。元红公路元江段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羊岔街公路弹石路面改造工程全面竣工通车,标志着县乡公路硬化工程全面完成。至此,全县县乡公路全部实现等级化,道路状况明显改善。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423千米,其中:国道116千米,县道481千米,乡村道1754千米,专用道72千米。全县10个乡镇、70个村委会都已通公路,县乡公路通车率达100%,乡村公路通车率达90%;自然村通车率达98.87%。全县共有大型汽车1136辆;小型汽车2745辆;农用运输车629辆;拖拉机1091辆;摩托车17403辆。客运量39.3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396万人千米。
  2005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07.15万元,比上年增186万元,增长11.47%,其中:邮政完成327.15万元,电信完成148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8.79%、12.04 %;邮电业务收入1797万元,比上年减125万元,其中:邮政完成308万元,电信完成148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11.59%、减9.54%。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8994门,比上年增加478门,增长1.68%。实占容量28858户,比上年增2717部,增10.44%,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7881户,流动市话用户10220户;公用电话757部(其中IC公用电话93部)。
  固定电话(含流动市话)普及率为每百人14.21部,比上年增0.96部。移动公司用户32539户(不包括神州卡用户),比上年增加7408户,增长29.48%,其中:移动公司用户21053户(不包括神州卡用户),联通公司用户11486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14.46部,比上年增1.71部。年末,共有互联网用户2151户。全年共订销报刊86.26万份(其中报纸77.37万份,杂志8.89万份),比上年减37.64万份;传递邮件22.24万件(其中函件21.35万件,包件0.89万件),比上年增3.4万件;接、发电报45份,比上年减136份。

气候概况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玉溪市的西南部,地处东经101°39'至102°22',北纬23°18'至23°55'之间,总面积为285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阿波列山)为2580米,最低点海拔(小河垤)为327米,相对高差达2253米。由于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高差海拔悬殊,地形地貌多样,以及受山川走向、植被疏密等因素影响,对光、热、水等主要气候要素起着重要的分配作用。所以,全县跨五个气候类型,即热带、亚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寒带。形成了“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山顶穿棉衣,山腰穿夹衣,山脚穿单衣”独特现象。
  元江地处低纬高原,属季风气候,冬夏半年各受两种不同的大气环流影响,冬半年(即干季11-4月)受北非及印度北部大陆干暖气流和北方南下的干冷气流影响,空气干燥温暖,降水量少,蒸发快,晴天多,日照充足。夏半年(即雨季5-10月)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和太平洋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空气湿度大,降水量多,多阴寡照,形成了冬暖夏热,冬春干旱风大,夏秋多雨湿润,干湿季明显,雨热同季的气候。
  县境内各地年平均气温12℃-24℃,最冷月平均气温7℃-17℃,最热月平均气温16℃-29℃,极端最低气温-0.1℃--7℃,极端最高气温28℃-42.5℃,大于等于10度年积温4000-8700度。无霜期200-364天,年平均降水量770-2400mm,雨季平均于5月16日开始,10月22日终止。

科教文卫体

  2005年,教育工作继续全面贯彻实施《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 ,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全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三免一补”政策;成立“贫困学生救助帮扶中心”,积极救助贫困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取得新进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最高记录。年末全县共有小学校73所(不含教学点);普通中学15所(其中:高中2所,初中13所);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共有教职工2581人(其中专任教师2307人)。 在校学生38008人,其中:小学20781人,初中10152人,高中2618人,职中667人,其它3790。年内招生10996人,其中:小学3458人,初中3402人,高中997人,职中477人,其它2662人。当年毕业10806人,其中:小学3576人,初中4039人,高中669人,职中41人,其它2481人;大专录取人数为475人,录取率为46.94%;中专录取人数为398人,录取率为18.61%。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63%。全县共有幼儿园10所(其中社会力量办园6所),学前班91个班,在园(班)幼儿3790人。全县共有党(职技)校11所,其中:县委党校1所、乡镇党职技校10所;县委党校年末共有大、中专函授班7个班,在读人数222人,年内毕业人数217人。
  2005年,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科技兴元”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广泛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全力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为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年末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955人,其中已取得资格的有3830人,(其中:高职124人,中职1255人,初职245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0%。年内共有3个科技项目荣获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5年,文化部门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活动,全面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年末全县文化单位主要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歌舞团1个、电影院1个、国营书店1个、文化站10个。县图书馆藏书74538册;文化单位全年共举办各种文艺演出277场,观众达29.98万人次(其中县民族歌舞团演出42场,观众11.24万人;县文化馆组织演出39场,观众10万人;各乡镇文化站组织演出196场,观众8.74万人);全年共放映电影1389场,观众达13.84万人次;新华书店发行图书117.14万册,全年完成销售收入615万元(其中门市销售73万元,一般图书发行359万元,其它销售收入183万元),实现利润37万元。
  2005年,广播电视部门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线,切实将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和广播电视事业建设任务落实到实处;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优势,为构建和谐元江、推进全县的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继续扩大有线电视网络及元江电视台的覆盖面,为全县广播电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年末全县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发展到467座(其中能正常工作的341座),电视覆盖率达68.77%;广播覆盖率达100%。县电视台全年共播出电视新闻1400条(其中被中央电视台采用4条,省电视台采用45条,玉溪电视台采用490条);播出各种电视专题栏目8期、专题片7部。县广播电台全年共播出新闻1307件(其中被省广播电台采用97件,市广播电台采用200件)。
  2005年,卫生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农村卫生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缓解。年末全县共有各种卫生机构105个(含个体),其中县级卫生机构5个,乡镇级卫生机构12个,其它卫生机构88个;有乡村医疗点72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22人,乡村卫生人员219人,个体开业人员204人;每万人拥有卫生人员31人。拥有病床329张,每张病床对应人数为601人;病床使用率为56.7%,病床周转率为21.2次。全年门诊总诊疗病人32.59万人次;住院人数7134人次,出院人数7030人次;治愈率为46.0%,好转率为43.17%。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41%;四苗覆盖率达97.62%。传染病发病率为472.67/10万。
  2005年,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群众体育蓬勃开展,竞争体育取得好成绩。全年共举办体育运动会48次,共有317支体育代表队参加比赛,参赛人数达9.42万余人次。学校体育达标率达98.8%。全县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38%。全年共向上级体育部门选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9人。在市级以上体育竞赛中,本县运动员全年共获金牌8枚,银牌10枚,铜牌15枚。

历史沿革

  元江,古属西南夷地,称“西南荒裔”;夏商周时名惠笼甸,属梁州地;蜀汉、西晋时名罗盘甸,属兴古郡地;隋、唐时名步头,属黎州地;宋大理时名因远部、罗必甸,属威远睑治地;元至元元年(1264年)名罗盘部,属元江路治地,至元二年(1265年)改为元江府,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设元江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设元江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设元江直隶州;民国2年(1913年)改设元江县,属普洱道;1949年8月成立元江县临时人民政府,属蒙自专区;1954年7月改属玉溪专区;1979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年11月22日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正式挂牌成立。

财税·金融·保险

  2005年,财政部门加强财源培植,强化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积极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千方百计组织收入,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是近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各乡镇的财政收入首次全部超过百万元,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全县财政总收入16576万元,比上年增加5139万元,增长44.93%,其中: 上缴中央两税收入5809万元,比上年增长40.07%;省级收入575万元,比上年增长6.6%;地方财政收入10010万元,比上年增加3411万元,增长51.69%。地方财政支出29426万元(县级支出26026万元,乡镇级支出3400万元),比上年增加2571万元,增长9.57%。全县国税系统共组织税收收入7067万元,比上年增1832万元,增34.99%;地税系统组织收入6422万元,比上年增934万元,增17.02%。
  2005年,金融部门严格执行中央的各项金融货币政策,积极拓展业务,促进金融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38830万元,比上年增加17749万元,增长14.66%;各项贷款余额达72084万元,比上年增7004万元,增10.7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0870万元,比上年增5597万元,增长8.57%;人均储蓄存款3583元,比上年增加273元,增8.25%;全年现金收入262332万元,现金支出281676万元,累计现金净投放19344万元,比上年减8.60%。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类保险经营机构8个,其中:财产保险4个,人寿保险4个。保险业务收入2801.69万元,比上年减135.31万元,减4.61%;赔款支出901.42万元,比上年减25.58万元,减2.76%;赔款支出占保费收入的32.17%。

社会福利

  2005年,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福利进一步改善。全县共有优抚对象312人,共发放优待金86.13万元;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有2006户3246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29.21万元;有义务兵家属174人,发放优待金40.02万元。全县共有“五保”对象346人;有集体办的敬老院、福利院11个,职工22人,床位287张,收养孤寡老人136人。年末全县在社保局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共有1765个(其中机关事业单位246户,企业1519户),参保人员13539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5680人,企业7859人);收缴基本养老保险金6519.37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3383.91万元,企业3135.46万元),支付养老保险金6024.69万元(其中离退休费5969.47万元)。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

招商引资

  2005年,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围绕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特色生物资源、旅游等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培植,积极做好项目的包装推介工作,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共引进、实施建设项目14个,其中:结转上年项目8个,年内启动实施项目6个。合同投资总额达26026万元,实际利用县外资金22024万元,比上年增7259万元,增长49.16%。

工业

  2005年,进一步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坚持把镍矿开发作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核心内容,作为财源培植的重点项目加以重视和发展,并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引进云锡集团开发元江镍矿,组建云锡集团元江镍业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大集团的技术优势和资金力量加快镍矿开发,镍矿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走上了高起点、规模化、高效益、低能耗开发的轨道;建成了年产2000吨金属镍的生产能力,启动了5000吨金属镍生产线八项配套工程建设。
  蔗糖产业的支柱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蔗糖业得到持续发展。水电产业稳步推进,三岔河电站、漫沙田二级电站建成发电,路同、车垤河电站、南溪河拿不老电站建设进展顺利;电力企业体制改革顺利实施,企业效益大幅提升。特色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稳步发展。建筑、建材和食品加工业有了较快发展。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年末,全县共有工业企业478个(其中:国有企业5个,集体企业1个,个体企业417个,私营企业45个,股份制企业9个,外商投资企业1个);从业人员6323个(其中:国有856个,集体24个,个体1253个,私营2103个,股份制1920个,外商企业167个)。
  全县工业总产值(现价)为83160万元(其中蔗糖业产值19787万元,镍矿开发产值563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495万元、3820万元),比上年增17773万元,增27.18%;占工农业总产值(153948万元)的54.02%,比上年增3.84个百分点。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总产值和集体工业总产值9217万元,占11.08%;个体工业产值6896万元,占8.29%;私营工业总产值28945万元,占34.81%;股份制和合资工业等其它工业总产值38098万元,占45.82%。主要工业产品及产量:食糖74157吨,酒精3318吨,白酒856吨,发电量26321万度,水泥442275吨,电解镍88吨,电解铜650吨,黄金191千克,铁合金15304吨,电石3838吨,人造水晶143.42吨,砖4212万块,纤维板31776立方米,精制茶叶4258吨。

乡镇企业

  2005年,全县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乡镇企业7601个,比上年减667个。从业人员23057人,比上年增1580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数的22.6%。实现(现价)总产值142519万元,比上年增加18166万元,增14.61%;营业总收入178314万元,比上年增加17365万元,增10.79%。实现利税10802万元,比上年增加505万元,增4.90%。

农业

  2005年,继续大力实施“农业稳县”战略,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着力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继续狠抓“红大”烤烟生产,烤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烟农种烟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052.22万元,烤烟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最大产业。糖料甘蔗生产取得新突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15万亩(其中年内新增面积2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8%,为实现80万吨甘蔗生产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茉莉花、热带花卉、芦荟等热区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实现产值8723万元。芒果、香蕉、青枣等热带水果产值达5497万元。林业工作进一步发展,全年实现林业产值1003万元,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万亩;全县森林面积覆盖率达41.5%。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畜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8490亩(其中坝塘2359亩,水库6131亩),实现水产养殖总产值890万元。
  年内,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农田水利化建设项目41项(不含小水窖),新增灌溉面积5700亩;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161265亩,水利化程度达61.45%;全县年末实有水库、坝塘118座(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38座,坝塘76座),总库容量达10273万立方米。
  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70788万元,比上年增5882万元,增长9.06%,其中:农业产值50256万元,林业产值1003万元,畜牧业产值18313万元,渔业产值89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12.27%、减31.21%、增3.09%、减3.37%。全县年末总耕地面积263801亩(其中:田62545亩,地199876亩,临时性耕地1380亩),比上年增加1180亩,增0.45%;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54亩;播种面积419336亩,比上年增19420亩,增4.86 %;复种指数159%,比上年增7个百分点。
  农业人口人均产粮257.25千克,比上年减3.16千克,减1.21%。主要农产品及农副产品产量:粮食4411万千克,甘蔗50万吨(其中果蔗3.45万吨),烤烟820.62万千克,水果2874万千克(其中芒果749万千克,香蕉648万千克,青枣363万千克),蔬菜1276万千克,茶叶53.25万千克。大牲畜年末存栏55948头,牛出栏12894头,牛出栏率为22.60%,牛肉产量140.74万千克;生猪年末存栏131525头,肥猪出栏120023头,肥猪出栏率为91.06%,猪肉产量1023.73万千克;山、绵羊年末存栏34139头,出栏13252只,出栏率为42.04%,羊肉产量31.63万千克;家禽出栏69.93万只,禽肉产量107.46万千克。
  全县年末农村劳动力(不含农场)102007人,占农业人口的59.49%,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81712人,占总劳动力的80.10%;从事第二、三产业的10098人,占总劳动力的9.90%。全县农村社会总产值(现价)达219992万元,比上年增4.51%,其中非农业产值149204万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7.82%。农业商品率达72.50%,比上年减2.8个百分点。

商业

  2005年,全县共有商业、餐饮网点5386个,比上年增加850个,增长18.74%;从业人员16647人,比上年增加3106人,增长22.94%。全年商品购进总额53598万元,比上年增36.37%;商品销售总额58185万元,比上年增25.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001万元,比上年增6.54%;外贸进出口总额163.3万美元,比上年增31.45%。全县共有集贸市场12个;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0371.48万元。人均实现商品购买力2376元,比上年增加139元 ,增6.21%。

旅游业

  2005年,进一步完善了旅游发展思路,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步伐,完成了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元江分园项目规划;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金芒果节”,“红河谷中的太阳城--元江”这一品牌逐步深入人心,进一步提升了元江的知名度,促进了全县旅游业发展。年末,县城内规格较高的宾馆、旅店、招待所共有9家(其中有星级宾馆4家),床位1100个;全年共接待旅客38.98万人次(其中过夜海外旅游者371人次,比上年增加168人次),比上年增18.12%,旅游社会收入为9224.92万元,比上年减4.94%。有国内旅行社1家,县内景区点、星级宾馆、旅游社共接待旅游团队704个,32874人次,旅游收入83.55万元。

特色生物产业

  2005年,特色生物产业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年末全县芦荟种植面积5112亩,芦荟产量8180吨,实现农业产值507.16万元,实现工业产值3753万元;茉莉花种植面积7800亩,鲜花产量2636吨,实现农业产值1624万元,加工花茶3612吨,实现工业产值288.95万元;种植热带花卉3233亩,实现产值2550万元;种植台湾青枣3295亩,产鲜果3634吨,实现产值1272万元。

民族文化

元江金芒果节

  元江是红河谷中的太阳城,这里热带亚热带自然风光旖旎醉人,四时鲜花争奇斗艳,民族风情浓郁,四季花果飘香,特别是元江的芒果,以甘甜、肉鲜、营养丰富而著称。盛夏的芒果园,郁郁葱葱的芒果树上,参差不齐的挂满黄澄澄的鲜芒果。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高高低低、远处近处全都缀满芒果,元江成了芒果的天地! 金芒果节是元江县委、县政府顺势而谋,以本地3.5万亩芒果林、年产400多万公斤芒果为依托,以元江独特的气候为背景,以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为支撑,举办的融经贸、旅游、民族文化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节庆活动。
  元江金芒果节自2004年开始,每年一届,具体节日时间由县政府根据当年芒果成熟的时间拟定后向社会公布,一般在公历每年的6月上旬或中旬。节日期间,元江县城被装扮一新,全县上下载歌载舞欢度节日,一派欢乐融融的景象!芒果一条街挤满了来自南来北往的客商争相抢购。盛大的芒果节融汇了南北文化交流,也给元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游客们可以尽情地观高桥、赏热花、尝热果、游云海、品花茶、啃牛蹄、看风情,去吃芒果大赛上PK或加入到万人泼水中狂欢……

哈尼族

  玉溪市哈尼族的传统文化比较发达,禁忌习俗比较繁多,涉及生产生活多个领域,这些限制性规范和忌讳习惯具有众多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哈尼族以多神崇拜和祖宗崇拜为主要内容,村内有山神庙,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属龙日举行“祭龙”节活动。祭龙就在山神庙里或林旁的“龙树”下举行,“山神庙”和“龙树”是不准任何人去破坏、侵害的,否则会被全族人民或神灵惩罚。正月做“封山会”,一年一次,会期一天,主要是制定严禁乱砍滥伐、封山育林规约,违者罚油、罚款,罚镶街心、修路等。婴儿降生是大事,此时家中门头挂上用竹笋剪成的人形标志,以示消灾避邪,忌讳外人入屋,只有同宗妇女和外祖母才能进入“月子房”。丧葬习俗中,有的地方在外死亡的人,抬回家时不得由大门进家,要由后山墙撬开个洞将尸体抬入家内,洗身入棺,然后发丧安葬;有些地方,孕妇、婴儿、在外暴死者不得抬到宗族公共“坟山”埋葬。
  在生产方面,哈尼族狩猎出门,不准说不吉利的话;盖房立柱时,不讲不吉利的话;捕鱼时,不准用毒药毒鱼,否则会遭水灾或旱灾;禁止打布谷鸟;禁止男子跨越背板、织布机等妇女用的劳动工具和物品;禁止妇女跨越犁、耙、枪、弓、木工工具等男子使用的器物;祭神日、立秋日禁止舂米磨面;出猎时遇孕妇不吉,要停止打猎。生活方面的禁忌:禁止跨越火塘,不准朝火塘中吐痰;不随便移动火塘、灶;不踩坟墓及埋人处;不用手指彩虹;不能在日蚀、月蚀时结婚;禁止用刀砍秋千架上的绳子;吃饭时不能将碗杯倒扣;禁戴白布帽。
  交往方面的禁忌:出远门时路遇孕妇要改日再出行;节日的第一天忌讳外村人进寨;婴儿降生时禁止外人闯入;路遇老人不准挡道,不准直呼其名;到陌生地不得乱发议论;不用手指着天地骂人;来客时女子不与客人同桌;不能将筷子插在饭上端给客人。从这些纷繁的禁忌文化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探究哈尼族远古的历史、宗教、哲学等各个领域,引导哈尼族人民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多塔人跟汉族同时过春节,但年节的内容与活动方式却较多地保持着本民族固有的特色。奇妙的“资乌都”就是独具特色、饶有风趣的活动。从年节的第3天开始,直到第5天的3天内.全村按户分作3人组,一组轮一天.每天下午要举行盛大的“资乌都”活动。“资”是酒,“乌”是盛人、欢乐的意思,“都”为喝,意为全寨人会饮欢乐、幸福酒。按照传统规矩,当太阳稍为偏西,轮到的各户当家男子,在一片欢乐的铓鼓声中,将烹制好的各种美味佳肴和焖锅酒,用小筛子端到“街心”,顺序摆在早巳铺垫好的长长的蔑垫上。
  哈尼黄饭节
  每年阳春三月的第一个属羊日,是元江哈尼族欢庆“开秧日”的黄饭节。
  这天,家家户户都备办美味佳肴.用“染饭树”汁水浸泡糯米,燕出喷香的黄色糯米饭,煮好红鸭蛋,向报春的布谷鸟虔诚敬献。村村寨寨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会聚在一个适中的山野草坪上,欢庆节日。男女青年借此良机,相互嬉戏,唱山歌、吹树叶,借以选择对象,谈情说爱。
  哈尼长街宴
  按照哈尼族古老的历法,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龙日为新年的第一天。新年当天,一个个哈尼族居住的村寨,都要在村寨中心摆上长长的酒宴,全村同乐,轮流喝酒,共庆象征他们团结和睦、吉祥幸福的节日。这种酒宴独树一帜,恰似一条长龙,因在街心,故被人们称为 “街心酒”。一大早,人们就把方桌抬到清洁的街心一张接一张地摆放在一起,百来张桌子连成100多米的长龙。随后,各家用小巧玲珑的竹蔑将自己的拿手好菜端来上齐。一眼望去,江鳅、鲤鱼、竹笋、木耳……种种特产野味,每桌二十来碗,桌桌争奇斗艳,显示出哈尼人辛勤劳作的成果和传统的烹调技艺,展现出哈尼族最长最盛大宴席的风采。 酒宴在锣声中开始,人们根据不同的年龄兴趣与爱好自愿组合入席坐下。这时锣鼓止息,锣鼓手端锣逐桌接受人们的敬酒献茶。接着,由一对姑娘代表众人向老人们举杯敬酒。尔后人们举杯动筷,各自品尝自己喜爱的美味。一连几个小时的街心酒自始至终喜气洋洋。若是小寨,街心酒一个下午就可结束,若是大寨, 则要划分为三组,分三个下午举行,每组轮流做一次东道主。当太阳西斜,夜幕降临,是青年男女传情的好时光。他们弹着三弦,唱着情歌,走向竹林深处……
  哈尼苦扎扎节
  元江尼哈族传统的"苦扎扎"开始于每年五月的第一个申猴日,历时三至五天,是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康泰的隆重节日.届时的哈尼山寨充满节日的喜庆气氛,人们穿上节日盛装欢聚磨秋场,以打磨秋来欢庆节日.按传统习俗,头天个村寨的人们要砍回一棵标直的青松,在寨边支起磨秋,接着邀请德高望重的长者"开秋".次日是节日高潮,小伙纷纷在磨秋场上比试技艺,姑娘由此寻找意中人,欢乐场面延续至最后一天下午.此间全寨要聚众杀猪宰牛,春糯米粑粑,欢聚娱乐.节间各家要显示秋果临门,以之敬献祖宗,人们相互敬酒,预祝吉祥,丰收,家家户户驱邪除恶,祈求幸福,平安.
  哈尼十月年
  “十月年”;哈尼语为“米索扎”、“年收扎勒特”。节日从十月的第一个辰龙日开始,至申猴日结束,历时5至6天。年节头天拂晓,在锣鼓声中,妇女们忙着舂糯米粑粑、和团子面,男人杀猪宰鸡,烹制美味佳肴。早上各家要在大门外天井里宰杀一只大红公鸡,就地煮熟,全家共食。这天村中广场架起秋千,无论男女老少都要荡一荡,据传这样可使人终年幸福安康。同时,借此撮合青年男女的爱情。年节期间,锣鼓声不断,人们探亲访友,赶场聚会。年节里,凡出嫁的姑娘都必须回娘家恭贺,外甥向舅舅讨压岁钱。姑妈、娘娘和姐夫、妹夫是尊贵的上宾,凡娘家的同宗亲属都要以好酒好肉设宴款待。哈尼族素来热情好客,十月年正是人们互相沟通、联络情感的佳期。

白族

  白族三月街
  三月街又称“团圆会”、“天子会”,农历三月十八日二十四日隆重举行。
  节日期间,举行“耍狮子”、“耍龙灯”、“蚌壳灯”、“妆八仙”、“耍草龙”、“弹洞经”、“荡秋千”等活动,隆重盛大,即使散居在东南亚各国的白族侨民,哪怕星夜兼程,也要赶回参加盛典。 白族火把节
  因远白族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形成了其独具一格的民族风情、习俗。其中,“火把节”就是因远白族极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据史料记载,南诏时,白族首领段氏率师到因远“驻师牧马”,今因远坝的“营盘山”、“系马桩”、“南岳庙古柏”、“倒栽树”等古迹相传即是当时白族官兵“驻师牧马”遗址。又据民间传说,段氏率师进入因远村寨时,正值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夜晚,当地各族为段氏军威所震慑,诚心归顺,男女老幼各点燃一束松明火把,家家户户门前亦竖起火光冲天的大火把,把大街小巷照得通明透亮,如同白昼一般,迎接段氏军队进村驻扎,白族人从此在因远扎下了根,并世代繁衍生息。
  后人为了纪念段氏,形成了现在的火把节。每年到了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前几天,白族小伙和姑娘相约,到离村很远的深山老林里去挑选松树,去皮后剖成长短均匀的白柴片,作节日火把用料。到了节日这天,家家户户在大门前插上高达丈余的火把,在火把上挂上连串的鞭炮,插上五彩缤纷的纸花和红彤彤的金凤子花,用来烘托节日气氛。夜晚,除了点燃起各家门前固定的大火把之外,男女青少年各举一束扎得十分结实而又相当漂亮的火把,通街达巷“斗火把架”,每次斗四五十个回合,以一方火把斗熄戳散告输。大街小巷火光冲天,远观如火龙起舞,近看似长蛇游波,火树银花,热闹非常。

傣族

  花腰傣婚俗趣谈
  元江坝子,美丽富饶,春天田野一片翠绿,秋天满坝到处金黄。澧社江象一条圣洁的白色缎带,从县境西北部向东南角蜿蜒流去,使元江县形成了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带。世代居住在澧社江两岸的傣族同胞,象水一样圣洁,一样温柔,一样美丽,更有着象澧社江水一样流不完淌不尽的动人的故事和神话般的风情习俗,他们的婚俗则是最美丽、最迷人的美妙诗句。
  居住在元江坝子的傣族,大致可分为傣雅、傣仲、傣章、傣拉、傣卡和黑傣等支系。傣雅和傣仲俗称花腰傣,这里所讲的就是花腰傣古老的婚俗礼仪。“串姑娘”,又称“串寨”,这种风俗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中部普遍存在,只是叫法不同,形式各异,如苗族叫“串月亮”、“走寨”,瑶族叫“爬楼”,布依族叫“逛场”等,都是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花腰傣的“串姑娘”是男女青年在一些公开场合,如正月花街节、端阳花街节、春节、歌场,相互了解对方的寨子、名字、一般的家庭状况,一旦看中了对方.小伙子便开始“串姑娘”的活动,女青年们则三五成群地到田地边、竹林下、水沟旁等地方,低声吟唱着 “罕木生骚”小调,盼望着心上的小伙子来串玩。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点点流萤般的手电筒亮光,陆续出现在大路上、田埂上、寨子旁,小伙子们开始行动了。男女青年相互用电筒照射,寻觅着在节日里看上了的对象,倘若电筒光照到的不是自己的心上人,双方都会默默地走开,互不埋怨,一旦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其他人则离他俩而去,女青年便羞涩地跟着男青年来到幽静的树荫下。
  “罕木生骚”小调中的这句唱词“卜少卜冒墨岭根”,就是此时此景最好的写照,意思是“小姑娘、小伙子互相倾诉着心里话”。
  “喝小酒”,男女青年经过“串寨”活动,自由恋爱,订下百年之好以后,便各自告诉自己的父母亲.便由男方的母亲和一个已婚妇女择日到女方家说亲,带去的礼物只有一个精美的篾饭盒,盒内盛有糯米饭、瘦肉等食品,女方父母若拒绝收下礼品.表示不同意这门婚事,若女方父母收下礼品,则表示同意这门婚事,并杀鸡串鹅招待客人。数日后,男方母亲又带上一对银手镯、一只鸡、一只鸭子,两斤酒和礼金,到女方家订亲,并和女方父母交换酒杯,商订结婚日子。

特色佳肴

野花野菜

  在元江吃饭,你一定吃了第一回还想着第二回。一大桌菜上到桌上,你会发现,很多是你从来没有吃过的。问问菜名,很多菜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元江生长的很多菜(尤其是野菜、野花)是其他地方没有的。芦荟可以烧汤喝,也可以炒着吃,凉拌吃,不但味道鲜美,吃了还有护肤养颜的功效呢!茉莉花炒鸡蛋,没吃过吧?还有炒芭蕉花,炒酸角叶,炒甘蔗笋等都是难得的好菜。甜菜是哀劳山中的珍品,可做成鲜甜味和酸甜味,鲜甜味营养,酸甜味可口。山珍多得不得了,有野生菌、蜂儿、江鱼、竹虫、田鸡、原生田里的泥鳅、田螺、小鲫壳鱼、蚂蚱、蚂蚁蛋……单单野生菌、蜂儿和江鱼就各有十几种,吃法风味也各不相同。
  在元江,你可以吃到大山深处天然的环保鲜花宴,是元江野菜中的上品。植物开花大多一年一度,花就是植物的精华,元江人,特别是元江傣族小卜哨为什么长得面若桃花、身材姣好,听说就是经常吃鲜花的缘故哦!元江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吃,什么攀枝花、棠栗花、金雀花、刺筒花、老凹花、玉和花、大白花、弯根花、小甸花、芭蕉花、酸角花、柴花、苦菜花、甜菜花……,这仅仅是餐桌上野花野菜的一小部分,要数常吃的,至少也有百十种之多,数都数不完。

牛脚

  在元江,当夜幕降临,人们都习惯到江边纳凉消暑,吃点宵夜,江边的牛脚大排挡是必不可少的。牛蹄筋就是元江本地特色的一道招牌小吃。不知什么时候起,元江人就特别爱吃牛蹄筋,还把吃牛蹄筋形象地叫做“啃牛脚”。做法是,把牛脚烧糊香后炖来吃。上盘的牛蹄筋看上去晶莹透亮,吃起来滑腻爽口,感觉很有筋骨、有嚼头。当然,要吃地道的牛蹄筋一定得到元江来!最正宗的吃法是,要就着本地才有的很有特色的专门佐料蘸水沾着吃,味道鲜美无比,一定让您边吃边赞不绝口,大快朵颐!时下,元江“啃牛脚”已小有名气,成了一种元江夜生活的时尚浪漫!

腊巴火腿

  元江是多民族团结、和睦相处,以哈尼族、彝族、傣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多民族文化交融,特别是少数民族的特色餐饮和饮食文化已成为元江本地一朵艳丽的奇葩,传达着元江人豁达、好客的人文气息,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元江观光旅游。元江人大多都会腌制腊巴火腿,最负胜名的要数洼垤乡彝族人腌制的火腿了。
  洼垤乡绝大部分都是彝族,这里的彝族人基本住在温凉山区的山梁上,由于气候温凉,生猪生长周期长,一头年猪至少要喂养1.5年左右,加上不喂任何配合饲料,吃的都是无污染的天然绿色食物和粮食,养出来的猪肉品质好,营养丰富,肉味糯香。这里的彝族人逢每年的冬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日过年,这个时节杀猪过年,猪腿经过一个冬季的特别腌制就成了上品。要是你到彝家来,主人切开上年的腊巴火腿招待你,那你肯定是上上宾了。看着那红润饱满,晶莹油亮的美味,不流口水才怪呢!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456三维地图】网址www.map456.com,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map456.com)-456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